若熙考试网将会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普通话考试

普通话考试

经报名核准后,应试者应在规定的日期,凭本人的准考证和身份证,进入指定的考场,并按指定试卷上的内容进行测试。每个试场有2-3位测试员负责对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判定。总时间在15分钟左右。

首先抽签朗读作品和说话题目,准备约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入考场后首先报自己的单位、姓名,然后按照四项(五项)内容先后进行测试:100个单音节字词、50个双音节词语、(判断测试)、作品朗读、说话。测试全程录音,测试完成后方可离开测试现场,一周左右可进行成绩查询,并得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试卷包括五个部分:

1 .读单音节字词100个(排除轻声、儿化音节)

目的:考察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

要求:100个音节里,每个声母出现一般不少于3次,方言里缺少的或容易混淆的酌量增加1-2次;每个韵母的出现一般不少于2次,方言里缺少的或容易混淆的韵母酌量增加1-2次。字音声母或韵母相同的要隔开排列。不使相邻的音节出现双声或叠韵的情况。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10%,即10分。读错一个字的声母、韵母或声调扣0.1分。读音有缺陷每个字扣0.05分。一个字允许读两遍,即应试人发觉第一次读音有口误时可以改读,按第二次读音评判。

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3-4分钟扣0.5分,4分钟扣0.8分)。

读音有缺陷只在1读单音节字词和2读双音节词语两项记评。读音有缺陷在1项内主要是指声母的发音部位不准确,但还不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声母读成另一类声母,比如舌面前音j、q、x读得太接近z、c、s;或者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声母的正确发音部位用较接近的部位代替,比如把舌面前音j、q、x读成舌叶音;或者读翘舌音声母时舌尖接触或接近上腭的位置过于靠后或靠前,但还没有完全错读为舌尖前音等;韵母读音的缺陷多表现为合口呼、撮口呼的韵母圆唇度明显不够,语感差;或者开口呼的韵母开口度明显不够,听感性质明显不符;或者复韵母舌位动程明显不够等;声调调形、调势基本正确,但调值明显偏低或偏高,特别是四声的相对高点或低点明显不一致的,判为声调读音缺陷;这类缺陷一般是成系统的,每个声调按5个单音错误扣分。1和2两项里都有同样问题的,两项分别都扣分。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

目的:除考察应试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外,还要考察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要求:50个双音节可视为100个单音节,声母、韵母的出现次数大体与单音节字词相同。此外,上声和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2次,上声和其他声调相连不少于4次;轻声不少于3次;儿化韵不少于4次(arurierüer),词语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项的集中出现。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20%,即20分。读错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扣0.2分。读音有明显缺陷每次扣0.1分。

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3-4分钟扣1分,4分钟扣1.6分)。

读音有缺陷所指的除跟1项内所述相同的以外,儿化韵读音明显不合要求的应列入。

1和2两项测试,其中有一项或两项分别失分在10%的,即1题失分1分,或2题失分2分即判定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不能进入一级。

应试人有较为明显的语音缺陷的,即使总分达到一级甲等也要降等,评定为一级乙等。

3.朗读

3.朗读从《测试大纲》第五部分朗读材料(1-50号)中任选。

目的:考察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察语音、连读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等项目。

计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30%。即30分。对每篇材料的前400字(不包括标点)做累积计算,每次语音错误扣0.1分,漏读一个字扣0.1分,不同程度地存在方言语调一次性扣分(问题突出扣3分;比较明显,扣2分;略有反映,扣1.5分。停顿、断句不当每次扣1分;语速过快或过慢一次性扣2分。

限时:4分钟。超过4分30秒扣1分。

说明:朗读材料(1-50)各篇的字数略有出入,为了做到评分标准一致,测试中对应试人选读材料的前400个字(每篇400字之后均有标志)的失误做累积计算;但语调、语速的考察应贯穿全篇。从测试的要求来看,应把提供应试人做练习的50篇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应试前通过练习全面掌握。

4.判断测试

目的:重点考察应试人员全面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的程度。题目编制和计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10%,即10分。

判断(一):根据《测试大纲》第三部分,选列十组普通话和方言说法不同的词语(每组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由应试人判断那种说法是普通话的词语。错一组扣0.25分。对外籍人员的测试可以省去这个部分,判断(三)的计分加倍。

判断(二):根据《测试大纲》第四部分抽选5个量词,同时列出可以与之搭配的10个名词,由应试人现场组合,考察应试人掌握量词的情况。搭配错误的每次扣0.5分。

判断(三):根据《测试大纲》第四部分,编制5组普通话和方言在语序或表达方式上不一致的短语或短句(每组至少有两种形式),由应试人判定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形式。判断失误每次扣0.5分。

在口头回答时,属于答案部分的词语读音有错误时,每次扣0.1分;如回答错误已扣分就不再扣语音失误分。

限时:3分钟。超时扣0.5分

5.说话

目的:考察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以单向说话为主,必要时辅以主试人和应试人的双向对话。单向对话:应试人根据抽签确定的话题,说4分钟(不得少于3分钟,说满4分钟主试人应请应试人停止)。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30%,即30分。其中包括:

(1)语音面貌占20%,即20分。其中档次为: 一档20分语音标准 二档18分语音失误在10次以下,有方音不明显; 三档16分语音失误在10次以下,但方音比较明显;或方音不明显,但语音失误大致在10次-15次之间; 四档14分语音失误在10次-15次之间,方音比较明显; 五档10分语音失误超过15次,方音明显; 六档8分语音失误多,方音重。 语音面貌确定为二档(或二档以下)即使总积分在96,也不能入一级甲等;语音面貌确定为五档的,即使总积分在87分,也不能入二级甲等;有情况的,都应在等内降等评定。

(2)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占5%。计分档次为: 一档5分词汇、语法合乎规范; 二档4分偶有词汇或语法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三档3分词汇、语法屡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3)自然流畅程度占5%,即5分。计分档次为: 一档5分自然流畅; 二档4分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类似背稿子的表现); 三档3分语速不当,话语不连贯;说话时间不足,必须主试人用双向谈话加以弥补。试行阶段采用评分办法,随着情况的变化应适当增加说话评分的比例。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轻声和次轻音问题

[内容摘要] 普通话轻声与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都有关联,但主要语音特征是音长,音高并不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威。轻声和次轻音在音高、音强和音色上基本无法辨别,因此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完全可以不再区分。

[关键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普通话水平测试;轻声与次轻音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表一和表二共23021条,其中注为轻声词语的有1293条,约占5.6%;这1293个词语中,《现代汉语词典》标注为“一般轻读、间或重读”或非轻声词的有71个。此外,表一和表二中还有《大纲》注为非轻声的219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则注为轻声或“一般轻读、间或重读”。《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提及次轻音现象。

一、 从语音特性和语言实践再认识轻声现象

对于轻声的定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总论部分提出: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由于它长期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例如:哥哥、婆婆、姐姐、弟弟。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种变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调调值的具体形式。”“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固定读轻声的单音节助词、语气词也不例外,他们的实际轻声调值也要依靠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确定。绝大多数的轻声现象表现在一部分老资格的口语双音节词中,长期读作‘重·最轻’的轻重音格式,使后一个音节的原调调值变化,构成轻声调值。”

对任何一种语音现象的特征分析,不外乎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四个方面。《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总论部分是这样描述的:“从声学上分析,轻声音节的能量较弱,是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综合变化的效应,但这些语音的要素在轻声音节的辨别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语音实验证明,轻声音节特性是由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构成的。”

(一)先从音高上看,“轻声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调值,变为轻声音节特有的音高形式,构成轻声调值”。对普通话轻声调值(音高变化)的描写,语言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常见的是以下四种:

1. 阴平+轻声——阴平后面的轻声字读半低调2度;阳平+轻声——阳平后面的轻声字读中调3度;上声+轻声——上声后面的轻声字读半高调4度;去声+轻声——去声后面的轻声字读低调1度。(林涛、王理嘉《语音学教程》,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2. 阴平+轻声——在阴平后面念又轻又短的低调2度,听起来仿佛是轻短的去声;阳平+轻声——在阳平后面念又轻又短的中调3度;上声+轻声——在上声后面念又轻又短的半高调4度,听起来仿佛是轻短的阴平;去声+轻声——在去声后面念又轻又短的最低调1度,听起来仿佛是特别低降的轻短的去声。(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

3. 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去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低降调,调值为31;上声+轻声——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是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宋欣桥《普通话朗读训练教程》,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4. 阴平、阳平+轻声——阴平、阳平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中调3度;上声+轻声——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低调1度;去声+轻声——去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低调1度。(胡裕树《现代汉语》)

从区别性的角度来分析,应当是第三种调值更为简明,第二种调值更为详尽。但这只是北京人在生活中的实际调值。中央一级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如果特别强调轻声的话,基本上都是第一种调值,一部分人甚至是第四种调值。普通话并不完全等于北京话,第一种调值作为艺术语言的存在,至少不应算作缺陷,当然更不应算作错误。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北京人在单说双音节词语时,实际往往将其作为降语调的双音节陈述句来发音的,因而轻声的末尾总带有下降的趋势,一些语言学家就将其看成是轻声固有的特征。林焘、王理嘉指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称为中性语调。最常见的中性语调是陈述性的。”在言语交际时,不可能存在脱离语调的所谓词语发音标准,因此,语流中轻声一般都带有下降的趋势,连“上声+轻声”的格式也不例外,如“我的书”等。此种现象在非轻声词中也有,如前面所说的上声在双音节词的末尾实际常读成211;阴平在双音节词的末尾读成大致相当于54的调值等。赵元任曾拟出降语调句子中末一个音节是轻声时的音高,“阴平+轻声”为55+21,“阳平+轻声”为31,“上声+轻声”为41,“去声+轻声”为51+121。这同前面的轻声词调值几乎无法区别,从听觉上就更加分辨不出了。因此,在语流中发成第二种或第三种调值应当也视为正确。

至于“上声+轻声”的组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认为前面上声的调值都应变读为211(一般称为“半上”),甚至《现代汉语词典》也持这种看法,但这种看法不完全符合语言实际。

普通话考试什么时候考?

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一年两次,全国统一的。因各地考试时间不统一,上半年约3月份报名,约5月份考试。下半年约9月份报名,约12月份考试。

普通话资格考试可在网上报名,报考人员须在网上提交报名申请,或者到报名现场实地报名,再得到报考资格确认后,方可参加考试。

考试内容:

1 .读单音节字词100个(排除轻声、儿化音节),目的:考察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目的:除考察应试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外,还要考察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3,朗读从《测试大纲》第五部分朗读材料(1-50号)中任选。目的:考察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察语音、连读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等项目。

4,判断测试。目的:重点考察应试人员全面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的程度。题目编制和计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10%,即10分。

5,说话。目的:考察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以单向说话为主,必要时辅以主试人和应试人的双向对话。单向对话:应试人根据抽签确定的话题,说4分钟(不得少于3分钟,说满4分钟主试人应请应试人停止)。

拓展资料:

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考试形式为口试。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

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试是随时都可以考的吗,还有,难不难呀

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是全国统一,一年两次。但是没有统一的时间安排表,具体安排由各省语委办组织实施。一般的时间安排是:上半年是约3月报名,约5月考试。下半年是约9月报名,约12月考试。可于考试前到各省市区级语委办报名。、

普通话考试内容如下: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由四个测试项构成,总分为100分。

⑴、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限时3分30秒,占10分。目的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

⑵、读双音节词语50个,限时2分30秒,占20分。目的是除了是考查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外 ,还要考查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⑶、400字短文朗读,限时4分钟,占30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能力,重点考查语音、语流音变、语调等。

⑷、说话,时间3分钟,占40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

1 .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排除轻声、儿化音节

目的:考察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

要求:100个音节里,每个声母出现一般不少于3次,方言里缺少的或容易混淆的酌量增加1-2次;每个韵母的出现一般不少于2次,方言里缺少的或容易混淆的韵母酌量增加1-2次。字音声母或韵母相同的要隔开排列。不使相邻的音节出现双声或叠韵的情况。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10%,即10分。读错一个字的声母、韵母或声调扣0.1分。读音有缺陷每个字扣0.05分。一个字允许读两遍,即应试人发觉第一次读音有口误时可以改读,按第二次读音评判。

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3-4分钟扣0.5分,4分钟扣0.8分)。

读音有缺陷指读1单音节字词和2读双音节词语两项记评。读音有缺陷在1项内主要是指声母的发音部位不准确,但还不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声母读成另一类声母,比如舌面前音j、q、x读得太接近z、c、s;或者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声母的正确发音部位用较接近的部位代替,比如把舌面前音j、q、x读成舌叶音;或者读翘舌音声母时舌尖接触或接近上腭的位置过于靠后或靠前,但还没有完全错读为舌尖前音等;韵母读音的缺陷多表现为合口呼、撮口呼的韵母圆唇度明显不够,语感差;或者开口呼的韵母开口度明显不够,听感性质明显不符;或者复韵母舌位动程明显不够等;声调调形、调势基本正确,但调值明显偏低或偏高,特别是四声的相对高点或低点明显不一致的,判为声调读音缺陷;这类缺陷一般是成系统的,每个声调按5个单音错误扣分。1和2两项里都有同样问题的,两项分别都扣分。

⒉读双音节词语50个

目的:除考察应试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外,还要考察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要求:50个双音节可视为100个单音节,声母、韵母的出现次数大体与单音节字词相同。此外,上声和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2次,上声和其他声调相连不少于4次;轻声不少于3次;儿化韵不少于4次(arurierüer),词语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项的集中出现。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20%,即20分。读错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扣0.2分。读音有明显缺陷每次扣0.1分。

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3-4分钟扣1分,4分钟扣1.6分)。

读音有缺陷所指的除跟1项内所述相同的以外,儿化韵读音明显不合要求的应列入。

1和2两项测试,其中有一项或两项分别失分在10%的,即1题失分1分,或2题失分2分即判定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不能进入一级。

应试人有较为明显的语音缺陷的,即使总分达到一级甲等也要降等,评定为一级乙等。

⒊朗读

3.朗读从《测试大纲》第五部分朗读材料(1-60号)中任选。

目的:考察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察语音、连读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等项目。

计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30%。即30分。对每篇材料的前400字(不包括标点)做累积计算,每次语音错误扣0.1分,漏读一个字扣0.1分,不同程度地存在方言语调一次性扣分(问题突出扣3分;比较明显,扣2分;略有反映,扣1.5分。停顿、断句不当每次扣1分;语速过快或过慢一次性扣2分。

限时:4分钟。超过4分30秒扣1分。

说明:朗读材料(1-50)各篇的字数略有出入,为了做到评分标准一致,测试中对应试人选读材料的前400个字(每篇400字之后均有标志)的失误做累积计算;但语调、语速的考察应贯穿全篇。从测试的要求来看,应把提供应试人做练习的50篇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应试前通过练习全面掌握。

⒋说话

目的:考察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以单向说话为主,必要时辅以主试人和应试人的双向对话。单向对话:应试人根据抽签确定的话题,说4分钟(不得少于3分钟,说满4分钟主试人应请应试人停止)。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30%,即30分。其中包括:

⑴语音面貌占20%,即20分。其中档次为:

一档20分语音标准;

二档18分语音失误在10次以下,有方音不明显;

三档16分语音失误在10次以下,但方音比较明显;或方音不明显,但语音失误大致在10次-15次之间;

四档14分语音失误在10次-15次之间,方音比较明显;

五档10分语音失误超过15次,方音明显;

六档8分语音失误多,方音重。

语音面貌确定为二档(或二档以下)即使总积分在96,也不能入一级甲等;语音面貌确定为五档的,即使总积分在87分,也不能入二级甲等;有情况的,都应在等内降等评定。

⑵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占5%。计分档次为:

一档5分词汇、语法合乎规范;

二档4分偶有词汇或语法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三档3分词汇、语法屡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⑶自然流畅程度占5%,即5分。计分档次为:

一档5分自然流畅;

二档4分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类似背稿子的表现);

三档3分语速不当,话语不连贯;说话时间不足,必须主试人用双向谈话加以弥补。试行阶段采用评分办法,随着情况的变化应适当增加说话评分的比例。

普通话水平测试证有什么用?

1,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各地及一些高校都设有普通话测试站点。

2,关于测试站点和测试时间以及测试成绩等详情,建议

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省,市级测试中心,测试站只能授予一级乙等以下(含一级乙等)的资格证书。考一级甲等,需要去国家语委测试中心考试,或者省级测试站报送国家语委测试站进行复审通过,方能授予一级甲等。(国语[1997]64号)把普通话水平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可称为标准的普通话,二级可称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可称为一般水平的普通话),每个级别内划分甲,乙两个等次。三级六等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评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依据。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拓展资料

普通话等级考试介绍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1946年1月1日以后出生至现年满18岁(个别可放宽到16岁)之间的下列人员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中小学教师

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和高等院校文科教师

师范院校毕业生(高等院校里,首先是文科类毕业生)

广播,电视,电影,戏剧,以及外语,旅游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

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从事电影,电视剧,话剧表演和影视配音的专业人员

其他应当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和自愿申请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

行业标准

根据各行业的规定,有关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标:

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高等学校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其中现代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甲等。

报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

师范类专业以及各级职业学校的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

国家公务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

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规定执行。

话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表演,配音演员,播音,主持专业和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一级。

公共服务行业的特定岗位人员(如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等),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甲等。

普通话水平应达标人员的年龄上限以有关行业的文件为准。

等级标准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划分 普通话水平等级的全国统一标准。 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根据在测试中所获得的分值确定。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如下:

一 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语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语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 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语汇,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较多(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 - hu , z - zh -j ,送气不送气,i- ü 不分,保留浊塞音,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 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明显。语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语汇,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

测试大纲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大纲》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是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全国统一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内容全部来自大纲。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大纲》内容包括:

1,普通话语音分析,对普通话声韵调简要,准确的描写和介绍,以指导读者学习普通话。这部分内容不属于测试范围。

2,提供了常用词语(词表),分表一,表二排列。表一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和汉语水平考试部刊布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部分词语编制,共8455条。表二选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常用词语,共15496条。这些词语能基本满足一般口语交际和正确朗读一般书面材料的需要,是测试的范围之一。测试时,分读单音节字词和读双音节词语两个测试项。其中,从表一选用的词语占60%,从表二选用的词语占40%。

3,提供了部分方言区和普通话不一致的常用词语和短句对照,测试时,选取部分用来测评应试者普通话词汇汉语法的掌握情况。

4,提供50篇朗读材料按顺序编为1-50号,供朗读测试用。测试时,应试者随机抽2个号,确定其中1篇进行测试。

5,列举1-50号题目,作为说话测试的话题。测试时,应试者随机抽2个号,确定其中1个话题进行说话测试。

6,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总论中还阐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和特点,规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制卷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评分办法。 因此,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大纲》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训练,才由基础由条件接受测试。

试卷介绍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由五个测试项构成,总分为100分。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限时3分钟,占10分。目的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限时3分钟,占20分 。目的是出考查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外 ,还要考查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3),判断测试,限时3分钟,占10分。目的主要是考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的程度。

(4),400字短文朗读,限时4分钟,占30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能力,重点考查语音,语流音变,语调等。

(5),说话,时间不少于3分钟,占30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

等级证书

应试者经过测试,即可获得《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制作。证书内将记录应试者的测试成绩和相应的等级。证书全国通用,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后,需经测试后取得新的等级证书。

报名方式

市测试中心组织对本市广电系统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社会各界各类自愿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

广电系统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测试由广电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报名; 非统一组织的社会各界各类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每2个月组织一次,由应试人本人到市测试中心报名。报名时应携带身份证,工作证(学生证)和近期二寸免冠报名照一张。

各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语委办)组织本区县内的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一般每年组织两场。测试前,由区县语委办统一到市测试中心报名。

特别提醒: 按国家语委的文件规定,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必须是在前5个月内,没有参加过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就是前后两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