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正式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安徽新高考方案的全面落地。这一方案不仅是对以往高考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教育公平、人才选拔机制的一次重要探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对新高考方案充满期待,相信它将为安徽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新高考方案的核心内容
本次安徽新高考方案的核心在于实行“3+1+2”模式,即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含多种语种)与首选科目历史或物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的两门相结合。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界限,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二、考试科目的优化与调整
在考试科目上,新方案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察。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首选科目历史或物理的选择,则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双重关注。再选科目的设置,则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新方案还明确了考试时间和成绩构成。考试时间延长至三天,确保了各科考试的充分进行。成绩构成上,统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相结合,既保证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又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选择的尊重。
三、志愿填报与录取机制的创新
在志愿填报方面,新方案采用了“院校+专业组”的方式,将选择权更多地交给了学生。这一变革意味着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减少了被调剂到不喜欢专业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与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提高了录取的匹配度和满意度。
录取机制上,新方案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将参考学生的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这一变化有助于打破唯分数论的局限,推动教育评价导向的多元化和科学化。
四、新高考方案的影响与展望
安徽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将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对于高校而言,它促进了专业建设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新高考方案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它将为安徽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教育公平和人才选拔机制的持续改进。同时,也将为全国其他省份的高考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五、结语
安徽新高考方案的公布,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不仅体现了对教育公平和人才选拔机制的深刻思考,更展现了安徽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决心和勇气。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积极响应这一变革,努力适应新高考方案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新高考方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迎接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安徽新高考什么时候开始
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
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新高考的等级赋分
对于某一再选科目,考生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 30 分,满分为 100 分。按照选择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5个等级。
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分。
内容参考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安徽高考3+1+2是什么意思
安徽 高考 3+1+2是指安徽新高考方案,安徽高考改革从2021年开始,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用3+1+2高考模式,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总分450分;1为首选科目,从物理、历史中选择1门科目,满分100分;2为再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200分。
1、“3”是什么意思
“3”为语文、数学、外语 3 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分文理,每门150分计入总分。
2、“1”是什么意思
“1”为在物理、历史 2 门选择性 考试 科目中选择 1 门,每门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3、“2”是什么意思
“2”为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 4 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选择 2 门,每门均为100分,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4、等级分转换规则
等级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
对于某一再选科目,考生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 30 分,满分为 100 分。按照选择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分。
(3)转换步骤
第一步,将同一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序,按照分数转换参数表确定的等级比例,依次将考生的原始分划定A、B、C、D、E共5个等级,得到每个等级考生原始分的分布区间;
第二步,同一等级内,根据考生的原始分、所在等级的原始分区间和转换分区间,按照分数转换公式,计算得到考生的转换分。
(4)转换示意图及示例
假设某考生思想政治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选择性考试科目原始分为 75 分。第一步,将该科目选择性考试原始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按照规定的等级比例将该考生划定为 B 等级,该科目 B 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 82~61(仅是示例,实际各科目各等级原始分区间不固定);第二步,根据分数转换参数设置,将 B 等级内该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方法,转换到 85~71 分数区间,根据转换公式,该考生思想政治科目的等级分为:
第三批和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市统一使用该转换办法。
全国有几个省实施新高考方案
截至2022年,已有21省市分4批分别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省份名单为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
什么是新高考
1、有三门必考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有两门限选科目,分别为物理、历史;有4门任选科目,包括化学、生物、政治、地理;
2、考生需要考三门必考科目,在两门限选科目中选择一门,4门任选科目中选择两门;
3、语文数学外语每一门满分150分,其余每门满分100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的分数计入总分,任选科目采用等级赋分的方法,将分数折算后加入到总分。
新高考改革方案介绍:根据目前已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来看,大体上分为两种形式,即“3+3”以及“3+1+2”的模式。但在这两种模式之下,针对考试科目的选择与搭配,各省市又有不同的要求,并由此衍生出数十种排列组合方式可供大家选择。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个)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附: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
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本次第三批改革8省市与此前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的省份主要差异是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因为物理是高校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如果不选物理,大学理科专业将很难学进去甚至无从下手;如果不选历史,大学文科专业同样如此。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附: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
高考总分750分
“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新高考新在哪
选科模式
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大变化就是选科,传统高考以数理化、政史地划分文理科目,考生只能在这两个组合种做出选择,但是新高考改革采取“3+1+2”的选科组合,考生可以在选定物理或者历史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另外两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2种组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擅长科目做搭配。
录取机制:两依据一参考 传统高考录取依据为高考成绩,但是新高考改革则依据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统一高考成绩:就是指3+1+2的考试成绩,前面3是语文数学外语,后面是考生选择物理或者历史以及其他选考科目。 选考成绩:相当于高考,考试时间初步定在6月份。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部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体育成绩等)、艺术素养(艺术特长发展等)和社会实践。
赋分机制,排名竞争 新高考”3+1+2“模式分值计算: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制定的等级赋分方案五等级一分一档制度,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的原始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约为15%,35%,35%,13%,2%,最低赋分为30分,最高100分。也就是说,考生即使交白卷,按照名次也有30分的成绩。
安徽新高考方案发布,方案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教育体制的改革为的是更好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培育出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分界点,其作用至关重要,我国自2014年开始,就已经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然后已经有三个批次,14个省市启动实施,今年,安徽加入了新高考改革行列,此次安徽新高考方案已经发布,那么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进行解读。
据悉,此次安徽新高考或刚改用3+1+2模式,在此模式下,首先需要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合格性考试科目的成绩合格学生才可报考相应科目的等级性考试,而等级性考试将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六门科目中,学生需自主选择三萌参加等级性考试。
那么对于新高考,会带来哪些方面的改变呢?首先,数学将成为新的拉分科目,高考开始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应用素养,体现出了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因此传统文科生“死背书拿高分”的路子,会渐渐行不通了。对于数学,新高考数学卷儿将不再区分文理,因此数学将成为新的拉风项目;第二点是偏理学生可报专业,范围广,数量多, 由于高校招生对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不同,直接导致选考理化生的考生要比选史地政的考生,可选的专业范围要高;第三,对于偏文科的考生,要注重文理均衡,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科目的同时,要兼选一门赋分容易或可学专业范围较大科目,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总之,对于高考改革势在必行,高考改革的目的需要让中学跟大学能够更紧密的接合,更好地发挥高考的作用,培养大学以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